EXPLORATION
心理探索
|
走进孩子内心世界,驱散孩子心里的孤独-嘉兴心理咨询为你呈现时间:2022-06-14 很多家长都说,孩子小的时候是自己的;孩子长大了,有了他自己的心事,自己反倒成了外人,他们什么都不愿意和自己说,整天捉摸着他自己的小心思。是的,孩子稍大一点儿,就会有很多自己的小秘密,这些小秘密不能与人诉说,他们的内心其实也很孤独。 付宇佳从小就是个聪明活泼的孩子,他性格开朗,常常是一群孩子的“头”,带着他们到处去玩耍。但是自从付宇佳读小学六年级之后,性子就突然收敛了很多,好像变得有些孤僻,很少出去和小伙伴们一起玩了。 一天,付宇佳不在家,妈妈在收拾家务的时候看到了他的日记本,日记本是天蓝色的,外面还有一排密码,不过没有设锁,妈妈便打开读了起来,原来,儿子想要考入最好的初中,每天都在努力学习,但是成绩却没有什么起色,感到心里的压力有些大。 还有一篇日记写到了一个小女孩,儿子从开学那天就和她前后桌,两个人经常一起下象棋,但是前几天小女孩被调到了第一排,再也不能在象棋课上和儿子一起下象棋了,他很失落。 看着看着,儿子突然走进卧室,妈妈吓了一跳,赶忙将日记本放在了桌子上,可是儿子还是很生气,他愤怒地拿起日记本跑了出去。从那之后,日记本的被上了密码,妈妈再也打不开了…… 案例中付宇佳的妈妈偷看儿子日记本的行为让他更加封闭了自己的内心。孩子长大之后,会对父母以前灌输给自己的种种思想表示质疑,他们甚至不愿意再相信他们,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用文字宣泄自己的情绪。作为父母,应该懂得保护孩子的日记,同时找机会和孩子沟通的方法,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孩子对你敞开心扉。那么家长该怎么做呢? 01. 理解孩子的行为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同阶段也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包括突然变得孤僻。家长不用因此而焦虑,而是要调整心态,用平常心来对待,否则不仅不能帮孩子走出孤独,还会影响亲子关系。 02. 像对待成人一样对待孩子 家长不要一直以对待小孩子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而是要逐渐向对待成人的方向对待孩子,对孩子应该有尊重意识,孩子是个独立个体,家长不要总是用自己的方法代替孩子的想法,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而不是一味地管教孩子,如此才可化解孩子的对立情绪,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03. 尝试着和孩子建立朋友关系 等到孩子的年龄逐渐增长后,他们会有一些独立自主的表现,要求和成人建立起和以往不同的朋友式的关系,他们希望成年人可以尊重、理解自己,如果到了这个时候家长或老师仍然将他们视为小孩,对其严加监护,而且惩罚孩子,忽视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他们就会通过相应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甚至产生抗拒心理。 孩子上学之后,更愿意和同龄人说话、交往,找一些志趣相投的朋友一起玩。他们的交往对象最初是自己班级里的学生,随后扩大到全校范围,甚至校外范围。家长要懂得放手让孩子独自处理一些问题,尊重、信任孩子,主动和孩子商量家中事务,满足孩子的正当要求。 04. 平等的双向沟通交流 在平等的氛围下跟孩子做深度沟通,把自己的想法如实传递给孩子,也让孩子对自己的想法 和行为有一个确切的了解。多次沟通下来,孩子对父母的心理有了了解,做事时就会考虑和照顾父母的感受。潜移默化下,孩子了解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可能会让自己的父母伤心失望,自然也就会有所转变。叛逆是大多数青春期的孩子必经阶段,双向沟通才是父母的首选。 写在最后: 在我的咨询经验里,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成为了一个普遍现象。一旦孩子出现叛逆行为,父母务必静下心来,弄懂孩子要什么,不要什么,倾听孩子的想法,而不是仅仅命令孩子按照家长的要求去做。因为孩子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家长越是批评,孩子越是反抗,越会叛逆。也许换一种方式,比如找出孩子想法子值得肯定的部分,安抚好孩子的情绪后,对他的想法进行引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