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LORATION
心理探索
|
南风效应告诉你:温情的教育方式更胜过“棍棒出孝子”-绍兴心理咨询为你呈现时间:2022-06-22 我想,很多90后的子女都经历过爸妈的“棍棒教育”。每次一到学校放成绩,就是家里鸡飞狗跳的时候,没有及格?成绩退步了?比不上别人家孩子?不要狡辩,一定是你没用心,呼呼上来就是一顿拧耳朵、打手心。不止是在学习成绩上,大到撒谎、打架,小到作业没完成、偷看电视,都是“棍棒”直接招呼上来。 在爸妈的眼里,只信奉一个道理“不打不成器”。而事实上呢,棍棒下成长的孩子表现真的会更为优异嘛?其实不尽然。孩子天性未定,做父母者利用“棍棒”式的手段来规制孩子不走上歪路,是可取的,如果撒谎、偷东西的行为不能得到严厉的制止,孩子也难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但若是事事不问缘由,不分情境,一律以“棍棒”招呼,却是不对。 心理法则里有一个著名的南风效应,它出自法国教育学家拉•封丹的一则寓言故事:旷野上,行人裹着大衣在匆匆行走。凛冽的北风与和煦南风打了一个赌,比一比谁能将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就是谁厉害。最先上场的北风鼓足了劲,呼呼地吹个不停,但行人却把大衣越裹越紧。等到南风出场了,它只是徐徐吹了一口气,行人感受到温暖主动揭开大衣。在亲子教育中,北风与南风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北风凛冽,是父母的威严;南风和煦,是父母的温情。 教育孩子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但如果选对方式就可以事半功倍。南风之所以可以解开行人大衣是因为懂得顺应人的内在需求。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若是采取温和的方式让孩子学会自我满足、自我反省以及自我追求,那比起“棍棒”教育的效果胜出许多。斥责、恐吓以及体罚的方式是用暴力强迫孩子接受,虽然能取得一时的效果,但也势必会加深孩子的抵触以及恶感,与初衷背道而驰。 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人的教养不能够靠别人传授,人必须进行自我修养。比起“棍棒”下的强迫接受,学会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方式更能激发孩子的主动性,让孩子学会自尊、自爱、自强,学会主动去汲取知识主动去成长。父母不能教导孩子一生,最好的方式是在他们的心灵里播下教育的种子,让它在阳光雨露、风霜雨雪中去自我成长。 01.尊重孩子 父母是家长,但不能事事以自我为中心,搞一言堂;孩子虽小,但也需要尊重。虽然父母在生活经验上领先孩子很多,但并不意味着每件事都是对的,更不能以长辈的身份去强迫孩子服从。正确的做法应当是父母与孩子一起讨论问题,倾听孩子的看法,以孩子的视角去思考,这样才能营造和谐轻松的家庭氛围以及积极健康的亲子关系。 02.克制唠叨与怒气 很多父母对孩子采取最普遍的方式就是语言教育,但其实这也是最无力的教育方式。过度的说教不仅消耗父母的耐心,孩子们也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甚至长时间的唠叨会激发孩子们的反感与叛逆。父母们要避免唠叨,采取合理的言语教育,只要孩子能听进去,言语就不在乎是多是少,切忌不要给孩子留下“唠叨”的刻板印象,否则即使是金玉良言他们也只会感觉烦躁不安。 调皮捣蛋是孩子的天性,父母希望孩子听话乖巧,但总是事与愿违。在这种情况下,不要随意发怒,暴力不能解决问题。教育子女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让他任何到错误,而暴力只是被迫屈服,有效的方式是让孩子能清晰认识到行为应承担的后果。比如说,弄脏的房间交由孩子自己去收拾,想要买玩具就要通过劳动去赚钱。这样既可以锻炼孩子也能让他们学会承担责任。 03.学会引导孩子的兴趣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相比父母苦口婆心地劝说去强迫,不如顺从孩子的兴趣。而作为父母,则是学会引导孩子去坚持兴趣去发现种种美好。就好像兴趣班,父母希望孩子能有一技之长,或是书法出色或是歌喉动人,但父母不能代替他们去选择。正确的方法应该是遵从孩子的意愿,父母可以带他们去博物馆、预售班、文艺室、少年宫,引领他们去接触去感受世界的多姿,为他们创造接触不同事物的条件,最终的选择权还是交由孩子自己。 当然,在陪伴孩子的路上,作为领路人父母也是任务艰巨。因为学习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事情,成功的背后是汗水与付出,父母要鼓励孩子在兴趣的道路上坚持行走,激发他们的信心、勇气,以及在遇到困难时给予支持与帮助。孩子为主,父母为辅,两者缺一不可,这样才是正确的引导方式。 写在最后: 爱之深,责之切。父母教育子女的初衷都是希冀他们可以走上正道、可以成才,但孩子的心灵渴望被爱护被理解,一味的棍棒教育只会在双方间结出层层寒冰,唯有温暖和煦的南风才能使孩子敞开心扉,学会自主自强。孩子不懂事爱闹腾,父母要多一份宽容多一份体谅,用温和的语气、实际的行动来教育孩子。我相信,如果可以做到这些,孩子也将会学会懂事听话。至于一些具体的技巧,如何培育亲子关系,如何引导孩子兴趣,欢迎咨询杭州绍兴热馨心理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