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182-5849-6946(微信同号)

EXPLORATION

心理探索

首页 >> 心理探索 >>青少年厌学叛逆青春期 >> 从无话不说,到无话可说,你们是怎么做到的?-杭州滨江心理咨询为你呈现
详细内容

从无话不说,到无话可说,你们是怎么做到的?-杭州滨江心理咨询为你呈现

时间:2022-06-19     作者:杭州滨江心理咨询【转载】   来自:心理咨询网上平台

开学已经一个月了,关于孩子们的一切回归日常。在家长成长群里的老母亲们又开始了各种吐槽。中标率最多的槽点仍然是亲子沟通的问题,孩子年龄越大,父母的无奈越深:我一张嘴说话孩子就烦,多说两句,他那小眼神就变成厌恶了。唉,以前那个缠着我无话不说的小话唠,现在跟我无话可说,他是彻底转性了!


做为家有两个青春期男孩的老母亲,我对家长的槽点理解的特别深刻。做为经常处理青春期个案的咨询师,我对现象背后的原因也有一些了解。在亲子沟通这件事情上,父母是如何一步步被孩子嫌弃的呢?为了一起探索这个问题,我决定在群里做一个草根儿调查。


我随机选择了一个工作日,让那些经常吐槽的家长记录当天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情况,依个人意愿在群里与大家分享。这样的记录很快上传了。我按照孩子的年龄顺序,从小到大把这些文档做了重新排序。然后我建议大家重读。


睿智的家长们很快发现了其中的端倪,我们不妨来看几篇随机记录,也许你也可以从中发现生活这个魔法师在亲子沟通这件事情里,做了怎样的伏脉千里。


3月17日星期三,小波,三岁半,男孩,幼儿园中班。


临睡前洗澡。


妈妈:小波,妈妈放好水了,快来洗澡呀。


小波:哦!妈妈,水太热啦,我不洗。


妈妈:我试了,水不热,你快点儿,等会儿妈妈给讲故事。


小波:不对,就是热就是热,太热啦!


妈妈:现在水温稍微高一点正好,等一会儿你洗着洗着水就凉了。


小波:不要!水太热我就不要!


小波用毛巾拍水哭闹。妈妈生气斥责制止。


爸爸:这又怎么啦?


妈妈:他又找茬呗,现在停供暖了,水就得放热一点,要不然洗着洗着就凉了,会感冒的。


小波哭闹,爸爸哄小波洗澡,妈妈退出战场,坐在卧室里自己生气。


3月17日,欣欣,8岁,女孩儿,小学二年级。


晚餐桌上。


欣欣:妈妈我吃饱了,不吃了。


妈妈:才小半碗,哪就饱了呀,再多吃点儿。


欣欣:今天下午,婷婷给我一大块巧克力,我现在不饿了。


妈妈:你怎么又跟婷婷在一起玩儿?你忘了她好几次偷拿你的东西还不承认了?那孩子嘴里没实话,你还不长记性,以后别跟她玩儿了。


欣欣放下筷子要走。


妈妈:把碗里剩的这些都吃了,以后别瞎吃零食,总是不听话!


心心:我没瞎吃,我饱了,我就……


妈妈:这顿饭你才吃两口,哪能饱呀?吃不完别走。


欣欣重新吃饭。


3月17日,子轩,13岁,男孩,初中一年级。


吃过晚饭。


妈妈:子轩写完作业了吗?


子轩:没有。


妈妈:没写完作业你还玩手机。


子轩:没有,我在查东西,


妈妈:我明明看见你在和同学聊微信,你还不承认。


子轩:哎呀,我们一小组的,一块查东西!


妈妈:你们查什么呀?放着功课不预习!下礼拜又要月考了吧?这是新学期第1次月考,你得重视起来。


子轩:妈我知道了,你还有事儿吗?


妈妈:一说学习你就这样。今年中考改革了,考的东西越来越多,到你们那届还不定怎么样呢!你现在趁着初一还不那么紧张,你有时间多看看书,学点儿有用的,别总玩手机。


子轩站起身。


妈妈:你干嘛去?


子轩:我上厕所。


妈妈:把手机给我


子轩没说话,拿着手机进卫生间,关上门。妈妈敲门等手机。


3月17日,瑶瑶,16岁女孩儿,高中一年级。


晚饭餐桌上


妈妈:有你快递。我看你怎么又买了一个粉色的书包呀。爱脏又不好看,换个别的色儿的。


瑶瑶:我喜欢。


妈妈:书包这东西天天背,实用最重要。别看现在是新的好看,等用的时间长了变脏了,特别难看。快退了,换一个吧。


瑶瑶:以后你别拆我快递。


妈妈:唉,你这孩子!我说的这都是经验,你买个浅色的书包,不是给自己找活吗!


瑶瑶放下碗筷拿起书包进了自己的房间,一晚上再也没有出来。


以上只是所有记录中4个不同年龄段的样本。


群里家长们重读了我排序的记录之后,先是沉默,然后就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起来:亲子之间,从无话不谈,到无话可谈之间,原来是这样进化的呀!


孩子努力阐述自己--家长忽视、否定--孩子不再说话--家长继续--孩子彻底噤声


年纪小的时候孩子愿意跟家长就某个问题争辩,等他慢慢长大,他就放弃争辩了,因为他渐渐明白,家长永远是大的,自己永远是小的,再多的理由在父母的管教面前都没有意义。他宁愿躲进自己的世界里缄口不言,这样至少不会再听家长重复了十几年的呱噪。


每一个家长对孩子说的话都是对的,对孩子有好处。然而每一个孩子都没有把这些对的话听进去,他们只感到烦躁。


所以很多青春期孩子的家长总是会满脸踌躇的说:“唉,我跟孩子说话他总是带搭不理。我再多说几句,他很可能回自己屋子,再也不出来了。”




孩子们在成家之前,父母是与他们链接最紧密的人,为什么孩子越长大,跟家长越没话呢。我们要从几个方面来看。


第一,当孩子表达自己感受的时候,被父母否定,或者没有得到足够多的情感回应,孩子会渐渐关闭心灵的大门。


在以上我们举出的例子中,小波说“水太热”,欣欣说“我吃饱了”。这是来自孩子自己的真实体验和感受,是需要被看到和接纳的。一方面,孩子们需要通过恰当的回应,不断的确认自己的认知;另一方面他们要通过这样的方式建立自信,同时与他人建立链接。


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中没有得到足够的情感回应,他不但会对自己产生怀疑,变得没有自信,他更会慢慢关闭自己的内心,因为他的经验会告诉他:讲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可能会被否定,被斥责,甚至被打压。当一个孩子决定把心门慢慢关闭的时候,他怎么可能再与父母无话不谈呢?


第二,没有人愿意跟永远正确的人保持联系。


“家长吃过的盐比孩子吃过的米都多”,这可能是真的。但这并不等于父母可以站在“正确”的位置上指导孩子如何生活。


天凉了,洗澡水稍微热一点;少吃零食多吃饭,尽量减少与给自己带来伤害的孩子接触;拓宽知识面,减少玩手机;浅色书包容易脏不好打理。这些都是非常正确的生活经验,然而这些经验需要被孩子自己体验和总结出来。如果父母把自己的“正确”强加在孩子的认知里,那么这样的“对”就错的悄无声息。


生命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孩子在小事上试错得到一些小教训,他才会对生活升起敬畏之心,他才更容易规避掉更大的麻烦和陷阱。


如果家长面对孩子的时候,总是认为“我是正确的,你是错误的”,甚至剥夺了孩子自己生活和体验的自主性,那么孩子会感到自己处处受约束,他甚至会与真实的自己脱离,他怎么还能愿意和家长倾诉呢?


第三,当父母与孩子对话的时候,往往没有在同一个场域或频道。


还是看上面的例子,小波在说水热,妈妈看到的是你找茬不听话;欣欣在说“我吃饱了”,妈妈看到的是你又吃零食又和“不好的”孩子玩儿;子轩在说“我查东西讨论问题”,妈妈看到的是你又玩手机;瑶瑶说的“我喜欢”,妈妈看到的是你没有生活经验,不听话。


当交流的双方不同频的时候,所有的对话都是鸡同鸭讲,没有任何意义,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无话可讲。


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够解决亲子沟通不畅这个问题,扭转家长一说话,孩子就嫌弃的局面呢?


首先,父母要接纳孩子的全人,“爱他所是而非我所想”。只有孩子真正感到被接纳的时候,他们才会愿意和父母靠近,愿意敞开心扉。


有的家长可能会有疑问,难道孩子做错了我也不能批评,我也要接纳吗?


接纳一个做错事的孩子,但并不是接纳孩子做错的事。我们要接纳的是孩子所有的情绪和感受,我们要调整和修正的是孩子做错的行为,而不是拒绝和否定这个孩子本人。


对小一点的孩子,你可以这样说:“我不喜欢你用这样的方式处理这个问题”,而不是“你做了这件事我不喜欢你了。”对大一点的孩子你可以说:“我了解你现在的感受,你一定很(某种情绪)。咱们来看看这件事,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处理。


其次,要依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允许他独立完成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允许孩子去体验成功与失败的喜悦和悲伤。


最后,家长要善于融入孩子的世界,只有你和他同频的时候,你们才有可能产生共振。


我们总说在亲密关系中的两个人要同时扮演不同的角色。亲子关系中,父母跟孩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家长是孩子的照顾者,供养他们的生命;家长是孩子的严师,教导他们成长;家长是孩子的榜样,为他们树立标杆和方向;家长是孩子的容器,涵容他们所有的梦想;家长是孩子的朋友,跟他们分享每一个时刻的欢乐与悲伤。


父母想在不同的角色间转换,首先要做的就是放下成年人的骄傲,学会谦卑,俯下身子,寻找我们和孩子之间有可能产生交集的那个点,以此为基础,在同一个平面与他展开对话。


认真践行以上三个原则,父母也许就真的找到了那把洞开亲子沟通大门的钥匙。

关注平台公众号

杭州市江干区九环路9号(浙江省国家大学科技园)
TEL:18258496946
微信:rexinxinli
邮箱:404692594@qq.com

课程

关于

心理

联系

热馨心理咨询

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网站联系人删除

技术支持: 杭州云远科技有限公司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