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182-5849-6946(微信同号)

EXPLORATION

心理探索

首页 >> 心理探索 >>青少年厌学叛逆青春期 >> 白捡100块钱的快乐,可以抵消丢失100块钱的痛苦吗?-杭州下沙心理咨询为你呈现
详细内容

白捡100块钱的快乐,可以抵消丢失100块钱的痛苦吗?-杭州下沙心理咨询为你呈现

时间:2022-06-20     作者:杭州下沙心理咨询【转载】   来自:心理咨询网上平台

白捡100块钱的快乐,可以抵消丢失100块钱的痛苦吗?


这是我问今天来访者童先生的一个问题。他因此陷入了沉思。


今天的来访者是一位90后的年轻人:童先生,30岁,单身,新近刚刚在短暂的理财投资中铩羽而归。他用将近30分钟的时间以当下为原点,由近及远的吐槽30年来自己事事不顺的人生。


比如,三月初大跌的股市和基金卷走了新入场的他20%的本金,搞得他心惊肉跳,不得不含恨离场;比如,他从22岁开始交女朋友,8年以来,要么高不成低不就找不到合适的;要么好不容易找到不错的女孩,交往中总是会感到因两人差异而带来的不适,一感到不舒服,他就习惯性的提出分手;又比如他的工作,5年以来他已经跳槽了6次,不是他工作不努力挑肥拣瘦,而是只要他的工作出一点差错,或者遇到一些挫折,他就感觉不痛快,想要换个新的从头再来。


岁月蹉跎,如今他已经30岁了,事业无成,成家无望,理财亏钱,他觉得自己前半生太衰了。他痛苦得甚至想重新活一遍,然而生命只有一次……


停止吐槽的童先生,蜷缩在沙发上,双手抓着头发,低头叹气。看着他的样子,不禁联想到新晋的网络热词“韭零后”,这一群9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他们遭遇生活中各种琐事的碾压,被收割的又岂止是金钱,更有信心、希望以及负重前行的勇气。既然童先生的吐槽从新近的理财失利开始,我们不妨也以此为切入点,透过理财品生活,读人心。


很显然,童先生是一个习惯于“短视性损失厌恶”的人,同时,他缺乏足够好的延迟满足的能力,因此导致他的抗压力较弱,对自己的人生只有规划,却无法有效的贯彻和执行。


损失厌恶是人类的心理特质之一。它是指当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人们认为损失更令自己难以忍受。这就是说人们对于自己即将面临的损失会更加敏感。美国行为金融学家泰勒和贝纳茨研究证明,投资损失给我们带来的厌恶和内疚要超过同样的收益带来的喜悦和满足。这个有趣的比例是2~2.5倍。


所以,当我询问童先生这个问题:如果你昨天不小心丢了100块钱,今天又很幸运的捡到100块钱。那么,白捡100块钱的快乐,可以抵消损失100块钱的痛苦和失落吗?童先生沉吟片刻的回答是:我觉得不能完全抵消,至少心里还是会有遗憾。如果我昨天保管好钱没丢那100,今天我捡到100块;又或者我昨天丢100,今天捡到200。那样的话我觉得我可能会更高兴,就没有任何遗憾了。


你看,损失厌恶,这是不是很有趣?


而短视性损失厌恶,是行为金融学范畴的一个名词,是从人类损失厌恶这个心理现象延伸出来的。它是指我们在投资中的长期收益可能会周期性的被短视损失所打断,短视的投资者,过分强调潜在的短期损失,因而导致过早中断投资,失去赢得更多收益的可能性。


把这个金融概念延伸到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人的行为模式也会受到“短视性损失厌恶”的影响。


比如童先生。


他30年来的生活过往,有一个很重要的模式:他总是能迅速的体会到当下生活中自己的损失,然后即刻止损。他对损失特别敏感,不能承受过多,于是经常选择直接止损,离开那个让他感觉到不爽的遭受损失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的以止损的方式避免扩大损失,同时也一次次失去承担压力,锻炼自己耐受性的机会。


在一次次的止损中,他不得不反复面对遭遇损失的失落与内疚,这会形成弥散性的抑郁感受,影响他整个的情绪底色。久而久之,这样的心理暗示就生成了:我总是遭遇损失,我保不住自己的东西,我就是一事无成,就是这么没用。当潜意识接受到这样的暗示以后,命运那只无形的手便开始了翻云覆雨。


于是童先生就开启了这样的人生剧本:他会感觉自己是一个loser,他会感到痛苦,失落,事事不顺,无可奈何。带着这样的情绪,他会一遍遍的在人生的每个关口作出相似的选择。


回顾30年过往,童先生看到了自己的行为模式,他感到很茫然。为什么自己对损失这么敏感呢,难道自己真的是一个输不起的人?怎么才能调整改变这种状态呢?


要回答为什么人类对损失会天生敏感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遗传心理学的角度来思考。人类进化之初,我们能够拥有和支配的对象非常少,损失就意味着失去,甚至死亡。对损失保持高敏感,在损失之前采取行动、避免损失,是人类生命延续和发展的需求。损失厌恶的心理,对我们来讲,是一种防御,可以更及时的提供预警,帮助我们减少损失、规避风险。所以,童先生当然不是输不起的人,他其实是一个高警觉性的人。这不是他的短板,他要调整的只是自己的“短视”。具体看来也许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接纳自己具有短视性损失厌恶的心理特质。认真思考这样的心理特质给自己带来的好处有哪些?比如,这确实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为自己止损,避免我们遭遇更大的损失。当我们接纳自己这一点,同时看到这一点为生活带来的好处,我们就不会再去抗拒它,就会习惯与我们的心理特质和平相处。


第二,学习和锻炼自己培养延迟满足的能力。延迟满足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心理学概念。它是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及时满足的选择取向。这就要求我们把自己的格局放大,力求为了获得长远的利益而克服当前困难。


第三,不断制定和修正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且坚决执行。


在童先生的案例中,很明显,他的人生目标并不明确。


比如理财,当初他决定买入基金和股票,完全是因为看到周围的朋友赚钱,听到社会舆论对基金理财的追捧,他才兴冲冲的入场,然而市场震荡他没赚反亏,只好又兴冲冲的退出。而真正的理财需要学习和识别自己更倾向哪种投资风格,自己更适合哪些理财产品,自己的止盈和止损目标分别是什么,自己可以接受的投资时间有多长,等等。这些都是他在行动之前必须确定的理财规划。


找女朋友和找工作也是如此。无论是与人相处,还是与工作相处,给自己留出合适的,可以接受的磨合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的制定和修正自己的目标。至少要给自己一个可执行的时限,然后在这个时限内,认真贯彻执行自己的想法,不轻易离开。


做到以上3点并不容易,但是如果长期坚持下来,它们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抑制短视性损失厌恶心理对我们的影响。


童先生了解了自己的心理特质之后,又和我一起研究了如何制定适合他的目标,如何在生活里贯彻执行,让虚的目标落地成为实的行动。童先生对自己未来的调整充满了期待,跃跃欲试。


生而为人,我们天性中有很多心理特质帮我们防御未知的风险。同时,这些心理特质,也有可能阻碍我们自身的发展。我们可以接纳,而不是抱怨甚至排斥它们,同时,我们也要积极的自我调整,让所有的心理特质发挥作用,助力我们享受更好的生活,遇到更好的自己。

关注平台公众号

杭州市江干区九环路9号(浙江省国家大学科技园)
TEL:18258496946
微信:rexinxinli
邮箱:404692594@qq.com

课程

关于

心理

联系

热馨心理咨询

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网站联系人删除

技术支持: 杭州云远科技有限公司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