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182-5849-6946(微信同号)

EXPLORATION

心理探索

首页 >> 心理探索 >>青少年厌学叛逆青春期 >> 生而为人,你凭什么不爱学习?-杭州临平心理咨询为你呈现
详细内容

生而为人,你凭什么不爱学习?-杭州临平心理咨询为你呈现

时间:2022-06-20     作者:杭州临平心理咨询【转载】   来自:心理咨询网上平台

孔子有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那么果真如孔子所说的,学习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吗?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所感受到的显然不是这样的。也正是有很多人觉得学习不快乐反而会焦虑,才使得孔子用反问的语气来质问大家,学习不也一样很快乐吗?


那么,就文字游戏而言,学习是一件事吗?所谓学,正是认知知识,领悟其中内涵的事情;习,自然而然指的是习得,是行为做法。所以,“学习”单从文字表面来讲,就是两件事。那我,凭什么而好学?


《礼记》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学而习,认知了知识之后,然后再去应用,这是学习的真谛。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往往特别容易犯错。我们也犹如礼记中所讲到的过程一般,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往往在意的不是求知过程,而是求知结果。急于求成:把自己获取知识的过程太过于简单,简单到注重最后的结果。将其过程反而省略和简化。


说到这,那么学习之中的焦虑感从何而来?人的情绪归结于需求是否满足,那么我们常人的学习动机往往是想取得什么样的结果,我们把自己的学习与结果想有个直接联系,仿佛这里边没有了其他过程一般,自己学习完了就想要自己的希望的结果,如果得不到或者其中有偏差,就难免要焦虑了。如果要解决这一问题,还要从学习态度着手。


这也就要求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和思想,不要以为学习只是一昧的寻求结果,像是每个季度的月考中考检测一般。把学习的目的把握在提升自己心境,不断感受与推敲知识的内涵中的时候,这样下来,不光能平定我们急于求成的心态,还能真正的感受到知识的魅力所在。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去学习。


注重微习惯的养成


人与人的差距,是一点点优秀小习惯积攒然后结合在一起而产生的。如果我们大家都觉得凡事车到山前必有路这样的心态,凡事没有设置,这样久而久之,与注重细节之处的人,迟早要拉开差距。


口说无凭,事实为证。不是有一道这样的数学题吗?1.01的365次方等于37.8,0.98的365次方等于0.0006。而1.01与0.98只差0.03,那么,一年下来,差距一目了然。这是努力与没有努力的差距,那么努力了与再努力一些的差距又有多少呢?1.02的365次方等于1377.4,1.01与1.02差距0.01,一年下来的差距更是如此之大。可见,你是不努力与常人齐平还是稍微努力一些,还是在努力的基础上再努力一些呢?


心理学中也有实验讲到:学习的度怎么样算是最佳?我们把正常完成学习的这件事看做单位1。


❶ 那么,如果我们从一开始,就觉得我想完成这个1的80%,整个过程下来,我们会感觉很吃力,是心理上觉得很有负担,不光如此,我们可能连80%都完成不了,完成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❷ 如果我们本来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全部完成,那么我们的效果也是一般般,可能会完成,心理上也会感觉到少许的吃力,但是很少有出乎意料的惊喜。


❸ 如果我们从一开始就给自己定的目标是120%,在原有的能力之内,再去稍有拓展和延伸,那么这样以来,不光能完成1的学习目标,还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收获。因为,我不光完成了在自己能力之内的事情,我还在能力之外稍有拓展让自己能力得以延伸还体会到了自己的努力之后的成就感。这样的120%的学习效果是最佳的。


家庭教育也需要投入到学习氛围中


试想一下,如果一位学生,每天放学之后,面对的家庭氛围是乌烟瘴气,爸妈在麻将桌面前口吐芬芳不停的搓麻,这样的孩子能学习下去吗?如果孩子回家之后,且不说氛围这么过分,家长窝在沙发看手机看电视,那么孩子看到此情此景可能当时没有过多的说一些什么,但是内心一定是浮躁的,心里可能会想:上班真好啊,上班了下班之后就不用学习了,还可以无忧无虑的玩手机。换个场景而言,那么,如果孩子放学之后,面对的家庭氛围是爸妈负担作业,爸妈带着孩子一起课外阅读课外运动,这样的安静舒适环境,久而久之慢慢也会给孩子内心营造出来细心耐心的人格。相信那种久而久之处于浮躁的家庭氛围中的孩子,慢慢下来,切不多说,3年5年下来,他们的身心也慢慢会变得浮躁和敷衍。可能就像文中最开始讲到的一般,无法把自己的内心平静的归于终身学习之中,不光如此,更是一昧的想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把过程忽略,重视结果,难免越来越焦虑忧愁。


孔子讲,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什么意思?别乱想别瞎猜;别非要别人按自己意愿行事;别固执己见;别自我为中心。【这个太像现代心理学中的不合理信念了:过分绝对化,糟糕至极,过分概括化】


可见,古人与现代人们的不合理信念大致相同。为什么古人提到的事现代还要提及?只能说明我们做的有欠缺,我们并没有做好,我们还是一样的被不合理的信念与情绪困扰。


书中没有颜如玉,但是读书可能真的在我们反复推敲中能让我们越来越有韧劲,心境也在推敲中逐步提升。


为什么而读书,为了让我们生活的更快乐!别为嘈杂世界乱了心。

关注平台公众号

杭州市江干区九环路9号(浙江省国家大学科技园)
TEL:18258496946
微信:rexinxinli
邮箱:404692594@qq.com

课程

关于

心理

联系

热馨心理咨询

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网站联系人删除

技术支持: 杭州云远科技有限公司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