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LORATION
心理探索
|
高考:为什么总担心孩子考不好呢? 担心孩子高考分数低?小心墨菲定律!-宁波心理咨询为你呈现时间:2022-06-23 又逢一年高考季,每年的这个时候,最紧张的人除了高三学子,就是应届高考生的爸妈了。考生们争分夺秒复习功课,考试时奋笔答题;考生的爸妈们辛苦陪读,考场外翘首以盼。人人都心照不宣,深知高考的重要性。无疑,这是一场“不能输只能赢”,没有硝烟的战斗! 高考有多重要?高考是普通家庭的子女,跨越父母阶层的重要途径,甚至对有些孩子来说,真的是唯一方式。所以,才会有考生在发挥失常后痛哭不已,在高考失利后跳楼轻生,还有的考生在爸妈的重压之下,逼迫自己选择留级,等着来年再搏一次。 一场高考过后,考好的孩子连同家长,一起欢天喜地。落榜的孩子和家长,一块儿垂头丧气。高考来临之际,部分家长陷入恐慌中:担心孩子高考分数低! 家长请注意了!您要小心墨菲定律! 什么是墨菲定律?这是由爱德华•墨非提出的一种心理学效应,原意是说:如果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 墨菲定律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多小,它总会发生。因此,对于高考的学生和家长来说,必须坚决杜绝陷入这种心理学效应中,才能避免高考失利。 直白地来讲:假如家长很担心孩子的高考分数低,进不了理想学府。那么,家长就会本能的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把大部分的注意力,全放在孩子的学业上。 比如,每天孩子放学后,家长会催促孩子赶紧吃饭,让孩子尽早坐到书桌前复习功课。而这种热情的氛围,会让孩子在潜意识里感受到无形的压力,无意间增加了孩子对高考的恐惧感,使孩子变得很紧张。孩子更容易因过度重视高考这件事情,发挥失常,考试成绩差。所以说,家长的态度和表现,对考生来说,真的非常重要。 明明知道孩子很努力了,为什么有的家长,还是总担心孩子考不好呢? 1、心理学定律:配套效应 心理学的配套效应是指,人一旦拥有了一件新物品,就会想不断配置与其适应的物品,以求心理平衡。应用到高考这里就是指,在家长心里,自家孩子都是最棒的天使,本应该有个美好的未来。而高分数,无疑就是孩子最该得到“物品”。高分数对于孩子来说,本就应该拥有,才配得上孩子的优秀! 2 、“爱炫耀”的心理需求 部分家长自尊心非常强,认为孩子高考分数高,自己脸上才有光,说出去才有面子。这种想法越强烈,家长对孩子的分数担心就越严重。 3、强迫性思维 有的家长抗压能力差,遇到事情就紧张,对某种思维越是控制不去想,就越是存在这样的顾虑和担心。这类家长可能十分要求完美,对孩子的期待较高。 不论是哪种原因,本质都是打着爱孩子的名义,不停的给孩子施压。长此以往,很有可能会中了上述的墨菲定律,坑了孩子的未来。 那么,身为家长,面对高考这件事,该持什么态度呢? 此时的家长压力很大,应该做的首要事情是调整心态、顺其自然,帮助辅佐孩子做好“后勤”工作。当然,也要有勇气接受最坏的结果。那就是,万一孩子考试失利,不过度抱怨,也不过分责备。 日本有一部《人生七年》的纪录片,采访了13位来自普通人阶层的孩子。最初那一年,孩子们只有7岁,各怀梦想。此后,每隔7年,采访组都会对这些孩子进行跟踪采访,聊他们的现实生活状况,畅谈他们的理想。原以为孩子们人小志向大,最终会是人生逆袭的版本,可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 多年后,多数孩子在长大后,跟生活中的普通人并无区别。有人在会计所工作,有人去了外贸公司做销售,有人在面包店做了店长,一如茫茫人海中的你、我、他。 家长们都在盼着孩子长大,渴望孩子成才。但遗憾的是,不出意外,总有一部分孩子会成为平庸之辈。 当然,这只是最坏的打算,只是希望家长朋友能调整好心态。也许,您的孩子原本成绩就很棒,注定能考的很好,未来会非常优秀,比纪录片中的孩子更成功。 总之,高考来临之际,希望家长和孩子,都不要有太大的压力了。无论孩子的成绩如何,都请理智看待问题。虽然,这次考试很重要。但是,条条大路通罗马! 身为家长,可问孩子粥可温,可陪孩子落黄昏,永远站在孩子的身后,与孩子一起携手共进退!或共担风雨,或共享金榜题名之喜。只看孩子在过程中的努力,结果顺其自然,如此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