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疫情,让许多人噩梦连连,陷入失败的泥潭中。数不清的中小企业破产,部分百姓更是因缺钱,而举步维艰。可是,越是这个时候,就越会发现,芸芸众生中有这么两种人。
第一种人,他们在落魄后自暴自弃,甚至以跳楼的方式终结生命。第二种人,不慌不忙,整理心情后,重燃斗志。他们愿意与天博弈,与命运斗争到底。
为什么第二种人,深处低谷期,却拥有走出失败的勇气呢?其实,这个道理非常简单,恰是心理学的“安慰剂效应”,此时正在发挥功效。这些人在落难之后,虽然深处低谷之中,却会找到让自己重燃斗志的理由。
有的人认为,自己还年轻,可以再拼一把。有的人认为,自己一直运气挺好,这一次失败不算什么,之后卷土重来,一定能重振旗鼓。于是,第二种人靠着心中的信念,愿意选择重头开始,盼着自己走出低谷,战胜失败。最终,第二种人就赢得了一次,迈向成功的机遇。未来,他们也才能够有机会,拥有巅峰的人生。
由此看来,安慰剂效应确实很有效。那么,安慰剂效应到底是指什么呢?
所谓的安慰剂效应,其实是在1955年时,由毕阙博士所提出。它是指病人在得到普通的药物,对病情没有治疗作用的情况下,却相信药物是有效的。而结果是这些普通的药物,确实能减轻病人的病症。这样的研究结果,震惊了医学界和科学界,很多研究者都百思不得其解,但又不得不相信:人的信念确实可以促使人战胜疾病,克服困难。
不过,可惜的是,安慰剂效应只对部分人有作用,并非适合所有人。
安慰剂效应,对哪些人更有作用?
1、把快乐当自律的人
肖恩
埃科尔书曾做过一项研究:他给多名4岁儿童布置学习任务,一组孩子先进行回忆,让他们感觉快乐的事情,然后再学习。另一组孩子则直接学习。结果发现,在快乐情绪下的孩子,完成学习任务的速度更快。
其实,快乐就像催化剂,能提高学习及办事效率,提升抗压能力。有的人内心充满正能量,以快乐当自律,只活在当下。这些人秉承的原则是,一天的难处一天当,从不忧虑未来。如此,当他们面对重大挫折时,只要稍加给与安慰剂效应,就能够靠着信念战胜难关,勇敢迈出走出低谷的第一步。
2、自我效能感正值的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在著作《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中,提出了自我效能感一词。简单的说,这是一种“我相信我能”的能力。相信自己有希望、有实力、有好运,可以走出低谷。而不是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对自我效能感正值,而不是负数的人,实施以安慰剂效应,效果肯定会更好些。因为,这些人有一定的自信心,相信自己可以战胜挫折,更乐意相信明天是美好的!
人生低谷期,能够走出失败是幸运!希望安慰剂效应在你身上,真能发挥实际作用,祝你拥有走出失败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