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LORATION
心理探索
|
男孩教育的真相:快乐学习行得通吗?-杭州滨江心理咨询为你呈现时间:2022-06-23 比起发育早、独立性强、成绩又好的女孩,小学阶段的男孩养育真的让爹妈们操碎了心:由于男孩早期脑部发育上的不均衡,小男孩从幼儿园大班到小学四五年级,几乎都保持着同一水平的精神智力生活状态,低年级的男孩和同龄女孩相比,大多看起来都“笨嘴拙舌”、单纯幼稚,书包永远乱糟糟不会整理,默写错误总是一边订正一边忘……在理智和意识水平都在线时,大人们自然都懂小男孩右脑极度发达、左脑却发育迟缓的生物进化学道理,可一旦真到了面对考试成绩和辅导功课的关键时刻,什么用理智控制情绪,什么教育心理常识,通通溃不成军。所以,低龄男孩教养这件事,到底要把力发在什么段位上才最合适呢? 一、警惕有道无术的教养困局 先讲讲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儿子度过了幼儿园的佛系放养阶段后,一进入一年级就发现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的功课完全跟不上、字完全写不正,而且语、英两科都垫底,尤其是语文。对低年级孩子来说,语文是学习其它所有学科的绝对基础,语文不好,数学和其它学科都会被严重拖后腿。整个一年级,儿子都是在一种不知为何、但又无所适从的不开心、不自信中度过的,直到暑假上完语文和英语暑期班。在报培训班时,我剔除了“培养自信心“、”提升表达力”等所有低龄儿童父母通常都有的华丽奢望,而是抱着极朴素的、以提高应试成绩为诉求的目的筛选教育培训班,最后选中了某著名三字机构,当时看着网上大量的妖魔化评论时,我也是战战兢兢地把儿子送进去的。原以为每天一上午整整四小时的课程会压垮眼前这个瘦瘦高高、还有点小敏感的一年生boy,谁知两天课上下来,他居然跟我反馈:“比学校上课好玩……”。就这样过完暑假迎来二年级第一学期,开学后第一场英语单元测验练习,他从原来不及格(-60分)的平均成绩一跃冲至优秀(90+分),当时,全家人都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他内心从未有过的自信喜悦以及不可思议,我想,这些收获是他迄今最强大、最澎湃的人生体验吧…… 近年来,低龄儿童的教养有这样一个令人困惑的矛盾:提起儿童教养,仿佛只有”爱“、”支持“、”陪伴“这样的字眼才是正确而高级的;什么“补习功课”、“做题技巧”都很low,登不了大雅之堂,即使私下针对后者有所努力也很少对外提及。可事实却是,男孩进入小学教育阶段势必要面临与幼儿园时期完全不一样的学习气氛和学习要求,即使父母真佛系,学校和老师也不可能眼睁睁看着,爹妈合不合格没人来考核,可他们是真刀真枪要背KPI的,长此以往,那些自己成绩跟不上、父母又不想办法帮忙改善的孩子在学校能得着好脸色?这样的压力环境所带来的伤害绝对比帮助孩子付出辛苦跟上学习进度要大得多吧! 二、6-12岁,用勤奋学习构建人生底色的心理必然期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人的一生都是一个心理不断成长与发展的过程,儿童时期则尤为重要。比如0-3岁的婴儿处于培养“信任世界”的心理期,他们通过和母亲的良好接触、交流来建设并增强对外界的信任、祛除对世界的怀疑,没有这一能力的婴儿长大后就可能会引起如性格孤僻、社交恐惧等心理问题;而3-6岁的幼儿将经历“自我概念与价值”心理的建立阶段,若这一心理没有得充分发展的话,孩子长大后就极可能害怕承担责任,唯唯喏喏,不敢追求自己的目标;6-12岁时,孩子则正处于“以勤奋获得回报”的健康人格心理之建构关键期,换句话说,这个年龄阶段正是孩子通过用努力学习获得成绩回报而形成三观的重要心理发展阶段,他们今后的人生是否能具备努力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一能力,就取决于他们在该年龄阶段基于勤奋学习和成绩回报之间的因果关系所获得的认知及强化。 所以,事实上,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多给予精神上的爱与支持并不意味着就不要去督促、强化孩子进行学习计划的严格遵守、学习技巧的反复训练等看起来枯燥甚至较艰辛的任务,事实上,这两者是”道“与”术“的关系,而有道无术的教养是不可能行得通的,尤其是对小学阶段的男孩而言,这尤为重要。所谓“术“也正是这一含义:通过高效而科学的专业训练和技巧方法,帮助男孩们在有效提高成绩的同时,尽量少走弯路、少付出无谓的辛苦。 三、不止勤奋努力,我们的男孩甚至还缺少强制与批评 日本教育专家、知名升学辅导机构VAMOS创始人富永雄辅在其著书中更是颠覆性地指出:进入小学阶段,小升初就该进入父母的视野,三至四年级应当开始确立以小升初为目标的学习规划(这里指的是学校应试学习任务体系,不包含课外兴趣学习)。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我们摒弃很多长久以来以为正确的学习理念,比如,所谓启蒙开窍、激发未知潜力等过去我们想象中的学习捷径是不存在的,天才学习方法也是不存在的,男孩们甚至连学习毅力都是不存在的,小学的男孩们要想学习好起来,头等最重要、最绝对的基本功就是:一到六年级,彻底地反复练习加减法与乘法、汉字和单词的读写及背诵!他认为,思考力和创造力都是基于坚实的基本功而来的,反复的练习、大量的积累,量变之后就会出现质变的突破。和女孩们有差别,对男孩来说,0-13岁是他们学习的根基期,在这个学习时期,男孩必须建铸牢固的学习地基和知识容器,而在根基期的后期——10至13岁,我们多数人可能引以为耻且深恶痛绝的“填鸭式“学习竟然是必不可少的学习过程,这个阶段,每多做一道练习题、多记一个公式、多背一个单词,都会让他们的学习能力扶摇直上,都在是往他们的知识容嚣里多倒了一杯营养液。 这位日本教育专家还特别不待见那些想耍心机、贪图省事的学习套路,他认为,甚至男孩们的学习理解能力也并不存在什么诸如“秘密的技巧”、不为人知的解题方法。对任何知识的理解都不可能一促而蹴,理解的过程并不是跳跃式发展的过程,而是反复学习的过程,通过对各个知识点不断的反复学习与熟练掌握,最终能在大脑中轻松将它们进行连接,方能实现思考和创新的突破。 在父母督促男孩们的学习方面,他还指出,批评、甚至反复批评,对大多数忘性大而缺乏“耻辱”心、只关注自己长处而无视自己缺点的男孩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回忆一下,你们的boy是不是间或考了高分时洋洋得意:“我真是太厉害了!”,而在考得不理想甚至不及格时却会认为:“都怪时间不够,我本来都会的”,或者“还有比我更低分的呢,我不算最差”。男孩们就是如此,他们天生擅长保持好心情、永远拥有谜之自信,因此,教育专家认为,2分表扬+8分批评才是最适合小学男孩们的搭配。 四、严母+慈父才是男孩们的最爱 东亚国家的家庭结构都以慈母、严父为主要传统,富永雄辅则从男孩心理接受性和父母实际可操作性的角度提出,严母+慈父的搭配才更适合男孩们。因为对小学阶段的男孩来说,爸爸在他们心中拥有最高大、最值得崇拜的形象与地位,既是自己的学习目标也是“竞争对手”,一旦被这样一个权威角色所否定,对他们的打击将是巨大的。与此同时,中国和日本的大部分家庭也都是妈妈负责照顾孩子生活、督促安排学习,她们跟孩子的接触更多、更了解孩子,批评起来也更能对症下药。并且,对男孩们来说,妈妈在他们心中的意义永远是“温柔的怀抱”,由妈妈来批评,男孩们的接受度显然更高。 此外,如果说爸爸们在孩子婴幼儿期照顾较少还尚有机会弥补的话,那么对小学阶段的男孩养育而言,爸爸就是个绝不可缺失的关键角色,爸爸给处于这一心理成长期的男孩们所带来的影响是妈妈和别人无法替代的,这一点毋庸置疑。所以,唱“白脸”的爸爸们应当负责什么工作呢?简单点说,就是当男孩突然出现明显的失落情绪时负责哄好他们。男孩情绪低落是个危险的信号,如上文所说,他们很难心情变差,而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就必须给予重视,这种紧急时刻尤其需要爸爸出面,并且务必哄得他们乐开了花方可罢手,尽可能一下班就按时回家,最好能接他们放学,陪他一起吃好吃的,聆听他们的内心所想,尽可能多表扬他们,如果此时的男孩遭遇了什么重大挫折或失败,爸爸一定要用自己宽厚的臂弯替他们遮风挡雨,带领他们重新出发。 五、万物成长皆需“道”,我们的男孩也一样 事实上,关于勤奋学习和反复训练可能真正令我们真正担心的,是这么做是否会导致孩子思维的僵化、把他们变成失去个性的学习“机器”,而那些不喜欢学习的孩子甚至最后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关于这一点,我认为每位父母首先须知晓的是:学习和生活从来都不该一元化,我们不能因为要让孩子好好学习,就要令他们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游戏交友,这不是一个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单项选择;其次,勤奋努力和克服困难不能让男孩们独自去面对,本文开篇所说的爱、支持、陪伴这些“道”此刻就该好好发挥作用了:爸爸妈妈们应当牵着他的手,坚定而温柔地告诉他:别怕,我们和你一起去战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