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182-5849-6946(微信同号)

EXPLORATION

心理探索

首页 >> 心理探索 >>青少年厌学叛逆青春期 >> 父母要充分运用相信的力量,敢于说是-绍兴柯桥心理咨询为你呈现
详细内容

父母要充分运用相信的力量,敢于说是-绍兴柯桥心理咨询为你呈现

时间:2022-07-04     作者:绍兴柯桥心理咨询【转载】   来自:心理咨询网上平台

 一般情况下,当家长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家长为了让孩子做什么,就告诉他你要做什么;为了让孩子不做什么,就告诉他你不要做什么。可是,在这种沟通模式下,很多家长反映效果很差,这其中的问题点在哪里?当你和孩子沟通的时候,你对你的孩子是否有充分的信心呢?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一次在医院的输液室里,我看到一个妈妈抱着她的两岁左右大的儿子,等待护士过来。这个妈妈一直对儿子说:儿子,一点都不痛。我看到妈妈的眉头很明显是紧锁的。儿子的表情依然表现得焦虑,委屈地瘪着嘴巴:痛!可以推测得出,这个孩子是对过去的扎针的痛是有很强的记忆。此时,对面的一个小女孩哇一声哭了,原来对面的孩子在护士在给她打针了。这时,这个三岁的小男孩显然已经忍不住地哇地哭了出来,显然他已经在提前模拟感受疼痛了。妈妈晃着儿子的身体,不停地说:儿子,不是说好不痛的吗?不痛不痛,男子汉大丈夫不怕痛。   


从上面的例子里,我们看到,在讲不痛的时候,从这位妈妈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中无不透露出对自己说的话的否定,以及对孩子的当下未知的情况的焦虑和担忧。首先,痛是必然的。这个妈妈的言语均在否认打针的行为带来的痛的这个事实结果,而忽略了要去抓住很关键的一点,即是去鼓励孩子去面对以及去承受住这种痛的心态。因此,第二点,是妈妈一定要对孩子能承受这份痛充满信心。假如一方面你说不怕痛,而一方面自己内心又在不断否定自己的说法,表现得担忧和焦虑,那么这些话的效果已经被大打折扣了。孩子对大人的感受非常灵敏。当大人说的口头语言的内容和非语言的肢体语言表达不一致的时候,孩子会处在矛盾之中,同时孩子更愿意相信非语言表达所流露出来的信息。因此,假如妈妈跟孩子讲话的同时,表情柔和、眉头舒展、眼神坚定,那么,这个孩子便能感受到妈妈对自己的承受能力的信任。   


因此,一定要注意到自己对孩子的沟通的信息。做为家长,首先要鼓励孩子勇于接纳事实,对事实说是;同时,随时觉察自己对孩子说的话是否在言语和非言语的匹配上是一致的,给与孩子的能力以充分的肯定和自信。

关注平台公众号

杭州市江干区九环路9号(浙江省国家大学科技园)
TEL:18258496946
微信:rexinxinli
邮箱:404692594@qq.com

课程

关于

心理

联系

热馨心理咨询

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网站联系人删除

技术支持: 杭州云远科技有限公司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