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LORATION
心理探索
|
妻子爱“作”的背后原因-杭州下城心理咨询为你呈现时间:2022-03-17 [案例简介] 女儿陪着70岁出头的父母前来离婚。夫妻刚一落座,女儿先开口了:“ 老师,我的父母都已经70岁出头了,可是吵架、闹别扭是时常的事情,妈妈一直唠叨着要离婚,父亲是处处谦让,妈妈总是不满意。每次我们做子女的想帮他们调解一下,可听起来全是无关紧要的事情,比如父亲扫地漏扫了哪里,比如父亲热水器忘记关了,在我们看起来全是无关紧要的小事,可妈妈会很生气。以前我们一直劝父亲让让妈妈,说妈妈是更年期,可是现在妈妈已经是70多岁的人了,总不见得还是更年期吧,也不知妈妈为何这般的“作”?最近两人又不开心了,妈妈又提离婚,我想还是陪他们来这里,请你们老师做一下咨询吧”。 [咨询对象] 丈夫:张先生(化名),72岁,上海人,退休教师 妻子:陈女士(化名),72岁,上海人,退休教师 女儿:小张 (化名),43岁,上海人,企业员工 [问题的发生与经过] 坐在一旁的丈夫说,妻子时常会生气、发脾气的,我也习惯了。有时候我会与她争辩几句,多数时候我是让让她的,或者干脆不说话,可她越加生气。家里有亲戚、朋友们来了也会劝劝我们,可越是劝她,等他们走了,她会加倍的发火。 说到离婚,这是我从来没想过的事情,我们都这把年纪,孩子也大了,我们都是有第三代的人了,我不想离婚的,希望老师帮帮我们。 当咨询师的脸转向妻子时,只见妻子欲言又止,看看丈夫,又看看女儿,最后看着咨询师,咨询师知道妻子有难言之隐。咨询师请女儿和丈夫暂时离开一下,单独留下妻子一人。 这时的妻子尚未开口已经泪流满面。 妻子说,我也知道自己发火是在找碴,可我控制不了自己,我一肚子的怨气没处出,所有的人都不能理解我。我们夫妻年轻时是在同一所学校教书的,在我们结婚12年左右,儿子才10岁,女儿7岁时,丈夫与女同事发生了婚外情。那是70年代的末期,远不如现代社会如此的开放,谁家发生这种事情,是十分丢脸的,当时的我连死的想法都有,真是痛苦万分。因为丈夫还是学校年级组长,平时工作表现也是不错的,最后是学校将那位女同事调离去了其他学校,这件事情也就算平息了。 可是我的痛苦没有平息,我一直不能释怀,我不知道我比那个女同事差在哪里,我无法原谅我丈夫的那种行为,虽然丈夫一直是在与我道歉这件事,可我不能原谅他。当时我就想离开他,可是那时的生存环境:住房、孩子、工作,没有一样能够支持我下定决心去做离婚的决定。 虽然没有离婚,可是我的心是死的了。刚开始几年,两人刻意回避这件事,但我们夫妻几乎都是在沉默,冷战中渡过,只是看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他们好像也在承受着我们的怨气。随着时间慢慢的推移,我也会把这件事情淡化一些,孩子上大学了、毕业了、工作了、成家了......,我们也陆续退休了。这些年我觉得我积攒的情绪一直会冒了出来,想压总也压不下去。现在的我没有后顾之忧了,孩子也长大了,社会也进步发展了,我不需再为面子考虑、我可以不顾别人说什么,我也不怕被人笑话了,我被闷得想大口透气。 所以我看丈夫的所有行为都是不顺眼的,我猜他自己也明白,只是不想说出来。亲戚朋友们也只是隐隐约约知道这事,儿女们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也从没向孩子们提起过。所以当亲戚朋友来劝我们时,无非是就事论事,指出我们的对错,劝我不要生在福中不知福,老公如此的待我好,不要随便放弃婚姻。亲戚朋友的劝说无关痛痒,更是惹我生气,我所有的不满、愤怒还是指向了丈夫,儿女们反觉得父亲是一个受气包----可怜,我是一个不讲理的母亲,他们哪知道我才是真正的可怜可悲的人(伤心的哭泣)。 [婚姻危机评估] 因为丈夫曾经的外遇,让妻子的心理受到了创伤,给妻子带来了极大地痛苦。亲戚朋友的不理解以及子女们的不知情,让她那一直压抑着的情绪没有得到释放。夫妻之间从不再提“这件事”,并没有让妻子的心结就此解开,为了减少这种心理的疼痛,妻子用“作”来为自己疗伤。 长久以来妨碍妻子的心情和婚姻的已经不是“那件事”,而是妻子内心被压抑的情绪和念头,如果任由这个念头摆布的话,那么破坏性情绪撕裂和肢解婚姻的人会是妻子而不是丈夫了。 [咨询目标与方法] 用对话的方式引导陈女士看到自己一直背负着的包袱和情绪,找到放下包袱和处理情绪的方法,引导陈女士意识到这种情绪会破坏自己想拥有的幸福生活。 那么该如何调整和改变陈女士的想法呢?最简单、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与过去的“事件”作一次彻底告别,夫妻共同面对曾经发生的“事件”、共同面对对方、共同面对未来的生活,找到想要拥有的幸福生活的出发点,来诠释新的开始和新的生活。此次咨询的主要方法是:“叙事疗法” [咨询过程]: 咨询师:我也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我能体会到你当时的痛楚。当年发生这个事情时,你觉得最刺痛你的感受是什么? 陈女士:我有被打蒙的感觉,我被丈夫背叛了,我的脸面被他丢尽了,做错事的好像不是他而是我,让我在同事面前抬不起头。 咨询师:过了30多年,设想一下,现在的你还能有当时的这种感觉吗? 陈女士:(沉思良久)说实话,那么多年过去了,其实我已经没有具体的感觉了,剩下的就是对丈夫那件事的不满了。 咨询师:你的意思是说,仅仅是对丈夫的那件事情不满意而已,没有其他具体的感受了,是吗? 陈女士:是的。 咨询师:如果我们撇开这件事,你对丈夫这个人满意吗? 陈女士:他这个人的各方面还是不错的,当年我们恋爱时的情景一直会在我的脑海里回放,退休以后,他也是处处照顾我,让着我,不是因为这件事,我觉得我会是一个很幸福的人。 咨询师:每个人婚姻生活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或事件,这些问题会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幸福,在于我们怎么来看待。就你来说,当年的那件事确实让你受到了伤害,假设你天天背着这个包袱,日子一定是过的很累的;如果你想过幸福的生活,对已经发生的事情,不去躲避、视而不见,而是去正视它,也许我们可以放下这个包袱,让自己轻松愉快地安渡晚年。这么多年过去了,今天我们不妨与这个让人不快的事件做一个告别好吗? 咨询师陪伴陈女士一起轻轻的对自己说:“我看到这个件事对自己的伤害,现在我要放弃再去‘关心它,时常记得它’的念头,不让它再来干扰我的生活。我要的是现在这样踏踏实实的幸福生活,我要和丈夫一起共渡晚年,我要与我的孩子们一起享受美好的生活,幸福生活会一直伴随着我。 过了良久,陈女士说:“原来是我一直背着这个包袱,让自己不幸福了。我想尝试改变自己的想法,让自己快乐起来,一直发脾气自己也觉得不合适,只是没有好办法而已。”(陈女士破涕而笑) 咨询师请来了张先生,与陈女士面对面的坐下,让陈女士重新体验当年的感受,并把这些感受告诉丈夫,让丈夫同样感受“事件”给妻子带来的伤害。当丈夫握着妻子的手,真诚的说声“对不起,我伤到了你”时,夫妻两人同是泪流满面。 [后话] 当来访者的女儿小张见到母亲微露的笑容时, 向咨询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家那么多的亲戚、朋友的劝说都没用? 咨询师说,家里的亲戚、朋友的劝说不会没有用,或多或少的可以宽慰到你的母亲,只是你母亲心里有过的一些芥蒂,不被积极关注和共情,不被挖掘和面对,家人的劝说可能造成你母亲把这些东西更加的深埋了。我们知道情绪是需要宣泄的,被压抑的情绪是会发酵的,这会让你感觉家人劝慰没用。 看着这对老夫妻与女儿携手回家的背影,咨询师想到的是:百爱的志愿者是在为家庭婚姻诊断、把脉、救治;为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做努力,对咨询师来说也是一份心灵上的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