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LORATION
心理探索
|
“酸葡萄心理”: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秀?-心态调整心理咨询为你呈现时间:2022-08-13 在生活中,我们时常会有一种莫名的情绪——突如其来地讨厌某个人或物。比如说新来的同事被主管夸赞一句,我们会在心里小声抱怨:有什么好得意,工作还不是一塌糊涂;比如说朋友在与你分享知识,而这又恰巧是你很关注的领域,望着他滔滔不绝地去讲着,我们会莫名其妙地产生厌恶感。 这种类似酸溜溜的感觉在心理学上有个很贴切的名词,叫做“酸葡萄心理”。当个体真正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时内心会产生挫败感,而为了缓解焦虑、解除不安,主体通常会选择编造理由的方式来安慰自己,以此将自己从不安、挫败等负面心理状态拯救出去。 从形成机制分析,“酸葡萄心理”的形成主要来源于内心的攀比和受挫感。美国心理学家利昂·费斯廷格认为人类天生具有自我评价的欲求,也就是会习惯性将自己与别人进行对比,并期冀在对比的过程中获得胜利和满足。 例如学生在期末成绩公布时,即使是平时的划水、懈怠的差生在内心深处也隐隐怀有一种“我运气好,考得比别人高”的念头,这种非理性认知的背后就来源于对自我能力的渴求;同理,但在得知成绩不如意时,如果有个表现比更差的人去垫底,很多人都会感觉瞬间被安慰,这背后的原理同是个体的自我评价本能。在与别人的比较中获得胜出和成功,会提升自我评价,使得心理得到满足。而反之,如果在对比中受到挫败,自我评价会随之降低,并形成难以排解的“受挫感”,从而激发酸葡萄心理。 虽然“酸葡萄心理”在我们身边或自己身上偶有发生,不过多数是排解郁闷情绪的正常心理反应活动。但对部分攀比心较为强烈,情绪波动大者来说,酸葡萄心理的触发机率远大于正常标准,严重者在性格以及观念认知上会形成扭曲与偏差。对于这类人来说,面对比自己表现差者会出言嘲笑,幸灾乐祸;对比自己优异者会恶语中伤,言语污蔑。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大抵只能敬而远之了! “酸葡萄心理”对我们的影响有好有坏,本质上它是心理防御机制的一环,能够帮助我们走出负面情绪;但如果不加以注意,正确引导,任由这种情绪蔓延的话也会让我们变成一个被别人讨厌、不待见的人。那么,要如何对待这种心理呢?可以借鉴以下几个方法! 一、学会情绪管理 成功者总能克服心理阻碍,将一切不利的因素化为前行助力。对于酸葡萄心理,我们最直接的应对方式就是学会调节情绪,约束自己的嫉妒心。面对别人的优异表现,我们要能够接纳与汲取,认识到别人闪光的一面;其次,我们要能够自我反省,正视自己的不足与缺点;最后,如果内心的郁闷情绪难以及时排解,可以借助外物的力量让心灵平静,如运动、深呼吸、旅游、音乐或者是积极的心理暗示。 二、明确自我目标 生活中有着广阔的风景,如果视野被打开,就不会局限于一时得失。我们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确自我方向,不将精力花费在无意义的攀比之上。目标明确者既能承认自己的攀比心,也能正视自己与他人间的差距,并化失落为动力,争取上游。这样的人不会即使在面对比自己优秀的人,即使很羡慕也不会形成妒恨的心理,而是会大大方方地去宣告:“你很优秀,我一定会超越你”。 三、保持理性认知 情绪激动、自我认知差者最易受“酸葡萄心理”影响,所以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会明辨是非,以理性、客观的角度去看待事物。在面对别人的吹捧时,不要飘飘然;在任何事情发生时,都不要局限表面认知,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同时要与那些背后指责、爱评论他人者保持一定的界限,避免价值观念受到同化。我们要时刻保持大脑的清醒,对自我实力有清醒的认知,学会理性思考,能够发现别人成功背后的正确原因,这比起一味指责、谩骂要胜出百倍。 写在最后: 世界万千,社会辽阔,总会有比你更为杰出的人,与其每天反复攀比、自怨自艾,不如将目光放长远,学会去接纳别人的优秀、分析别人的成功、学习别人的优点。比起患得患失提防别人,做一个柠檬精,擢升自我格局、提升个人能力才是对应对酸葡萄效应最有效的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