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LORATION
心理探索
|
你有多久没开怀大笑了?三个方法帮你停止不开心-情绪管理心理咨询为你呈现时间:2022-08-16 屏幕前的你,还记得自己上次开怀大笑是什么时间吗? 现代社会生活压力大,工作上“996”、“007”等加班文化已经成为很多年轻人的工作常态,“过劳死”的现象屡出不停,甚至保险行业以“18元一年,小投入高保障,向奋斗者致敬,让你熬夜加班奋斗无忧”为口号,为年轻人量身定制996奋斗无忧险。 工作时间的加长,工作强度的加大,压榨着这一代年轻人的休闲娱乐时间,研究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人每天平均休闲时间仅为 2.42小时,比2018年少了25分钟,而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家国民平均每天的休闲时间则约为 5 小时。 因此,很多人被焦虑、烦躁、苦闷等负面情绪缠绕,虽然不开心等负面情绪是正常的,但长久被这种情绪环绕,很容易引发抑郁症等疾病。 如何应对自己的负面情绪,让自己停止不开心,是保持身心健康的一把关键。 布琳·布朗对负面情绪进行了分类总结,认为负面情绪分为内心的自我批评、孤僻、麻木机制、与他人比较、自毁、冒充者综合症、讨好别人、完美主义、故作坚强、过度控制他人、灾难化思维、归咎于人、装作无所谓、过度成就这14种。 对负面情绪分类的了解,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识别出自己当前的情绪状态。而要让自己停止不开心,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01 学会识别自己的情绪 心理学上又一个名字叫做“情绪颗粒度”,指的是个体对情绪的识别与命名,情绪颗粒度的大小,影响着个体生活的幸福感。 情绪颗粒度大的人,对于情绪的感知较弱,当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只知道自己当下是伤心的、难过的、悲伤的,但是却难以描述自己究竟是为何而难受。 情绪颗粒度小的人则能够识别出情绪的微小变化,比如说自己当前感到难过,是因为自己太过弱小还是因为对方的背叛而感到难过。 相对于情绪颗粒度大的人而言,情绪颗粒度小的人更容易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因此能够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提升生活幸福感。 02 避免受害人心理,学会承担责任 如果你总是认为自己糟糕的生活,都是因为别人所引起的,喜欢得到别人的可怜,习惯于将责任推给别人,那你要警惕,因为你可能正在被“受害者心理”所影响。 所谓的受害者心理,是指认为自己是受害者,生活对于自己毫不公平,所有人都亏待自己,从而始终陷于痛苦和被伤害的感觉里。 在《人生十二法则》一书中,作者指出:批判世界前请先清理你的房间。 他人对于我们自己的生活不负有任何责任,与其将自己想象成可怜的受害者,不如主动承担起责任,做自己生活和情绪的主人。 03 建立心流时间,拥有专心投入的幸福感 当今时代,信息流如洪水猛兽,手机上时时刻刻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推送,而这些信息则成为我们不快乐的原因之一。 互联网会把一个人的成功放大数倍,让很多勤勤恳恳的普通人更加焦虑,可所谓的“一夜暴富”背后,或许会有无数次无人知晓的失败。 与其艳羡别人的成功,不如发展一个兴趣爱好,建立自己的心流时间,让自己拥有专心投入一件事情的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