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LORATION
心理探索
|
一到冬天就emo,季候真的会影响人的心情吗?-杭州西湖心理咨询为你呈现时间:2022-05-08 在心理学有一个专有名词“季节性情绪失调”(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简称SAD),一般发生在北半球的秋冬季节,每年随着白昼的持续变短以及环境变化、草木凋零,人的情绪也会不知觉受到影响,呈现持续性低落地现象,因为这种症状多发生在特定时间,在生活中我们通常将这类心理称之为“冬季抑郁症”。 季节会使我抑郁?没错,这个理论可不是无稽之谈,早在公元六世纪时哥特学者就首次描述了这一现象;1984年Norman Rosenthal将“冬季抑郁症”作为可被治疗的临床疾病正式提出,并独创了光照疗法;随后这一观念被医学界吸纳,在美国出版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V)第五版里将SAD被列到抑郁症名下。 作为心理疾病的一类,“季节性情绪失调”在人类社会普遍存在,而且对人类的影响可轻可重。轻度患者多呈现出情绪持续低落、精神疲乏,对生活、工作以及学习消极对待。而重度患者会形成精神障碍,严重时会萌生厌世念头,影响到正常的生活,甚至需要接受专业治疗才能摆脱症状。 “季节性情绪失调”多发生在秋冬季,起始阶段为11月到12月,正值草木凋零、万物萧瑟时,而心情抑郁的症状会持续到来年1到4月。或许大家会好奇,怎么去判断自己是否被“季节性情绪失调”纠缠上呢?一般来说,冬季抑郁症在发病初期症状通常表现温和,对人体及心理影响较小,症状有如下几种:作息不规律,易失眠或精神匮乏多嗜睡;身体疲惫,缺乏精力;精神分散,注意力不集中;四肢沉重,体能下降;喜好高糖或高热、高碳类食物;逃避社交,情绪易怒。 如果你中了以上三条或多条,那就要稍加注意了,可能你的情绪已然为环境所摄,若是持续两年及以上出现这类症状,被诊断为冬季抑郁症的风险就大大提升了。 一般来说,“季节性情绪失调”患者多集中在北半球,且纬度越高患病概率也越大,因为高纬度地区受季候影响更为显著。但除此外,还有两类人群也是最易为抑郁情绪所入侵。 第一类是年轻女性。女性在青春期会分泌较多雌二醇,间接影响到血清素的产生,导致急躁、抑郁情绪抬升;同时女性在抗寒能力上低于男性,往往要消耗数倍能量去抵御严寒,易导致身体疲乏。 第二类是患有其他情绪障碍类人群。如果在之前已患有焦虑症或是抑郁症等心理疾病,身体机能会受影响,激素以及神经递质水平多处于不稳定状态,在遭遇季节转变时不稳定因素会被放大,导致患病概率上升。例如遭遇过情感创伤的人会在冬季易触景伤情,情绪低落就是这个原理。 正如前文提到的“季节性情绪失调”有轻重之分,症状严重者要及时就医,服用药物,配合心理师及精神医师的诊疗,而症状轻者刻可以尝试自我疏导,释放情绪。以下是我为大家介绍的方法。 01.运动 治疗冬季抑郁症可以从锻炼身体入手。在锻炼方面可以采取跑步为主,散步、打球、舞蹈为辅的运动模式,适当的运动可以调节身心、促进血液循环,保证身体活力。同时应有固定的室外运动,或登山或晨跑,既可以让身体充分呼吸新鲜氧气也能舒缓压力,提升对抑郁症的抗击力。 02.饮食 冬季的寒冷会使得人不自觉去吃些甜食或高热食物维持消耗,但这些食物对改善心情毫无助益。正确的饮食应当是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以及维生素,新鲜的果蔬应当是生活必备,鸡蛋、鱼类也能够不错营养,健康的饮食配比能够维持身体营养平衡,并促进五羟色胺的分泌,保证心情愉悦。 03.光线 光照疗法应有已久,被证明是能对SAD起到有效缓解的治疗方式。冬季如果想要挽回失落的心情就要出去多晒晒太阳,只有将自己充分的暴露在光线下才能促使身体血清素的分泌,以此来抗击抑郁。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褪黑激素”是导致冬季抑郁症的幕后黑手之一,冬季过量的褪黑激素分泌会导致睡眠紊乱,从而使得情绪失调加剧,而阳光则能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让身体不再过度疲乏,重拾活力,也就是常说得越晒越精神、越晒越活力。 写在最后: 冬季是一个寒冷而肃杀的季节,如果你习惯赖床嗜睡,如果你感到孤单冷寂,如果你感到经常性乏力,那你就要小心了,冬季抑郁症可能已经敲门来了。那我建议你多出去走一走,收拾屋子,装饰花卉,或者去绘画、购物、聚会,总而言之,要以明媚的姿态去度过漫长寒冬呀!!最后,欢迎关注杭州热馨心理咨询。寒冬有我,温暖在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