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LORATION
心理探索
|
我的手指被咬成了酱紫色!丨孩子的咬人恶习要怎么改?-绍兴新昌心理咨询为你呈现时间:2022-04-05 布丁今年4岁多,平时他是一个乖巧听话的孩子,十分招人喜欢。上周三,布丁妈妈去幼儿园接他回家。同班同学大力却哭着找到布丁妈妈说:“阿姨,我被布丁咬了,您看他把我的手都咬成酱紫色的了!”布丁妈妈看到后,很吃惊,连忙问:“布丁,你为什么咬大力?”布丁怒气冲冲地对妈妈说:“他抢了我的图画书,还拿走了我的彩笔,我生气了,所以才咬了他。” 吮吸、咬人、争抢等都是深深地埋藏在人潜意识里的原始本能。尤其,人在紧张焦虑的时候会要嘴唇或指甲,思考问题时咬笔头,都是这一种心理反射。一般来说,以下几种情况可能使孩子出现咬人行为。 01. 孩子出牙期敏感 当孩子半岁左右的时候,通常会长出牙。此时,刚出牙时口腔黏膜受到刺激,很容易发生牙痒痒的现象,不少孩子则采用咬东西来缓解。比如,会咬妈妈的手,咬妈妈的胳膊等等。 02. 语言贫乏 孩子在学会走路后,当他随着活动能力的加强,与人交往的需要也变得越来越强。但是由于孩子还不能完整表达自我需要,所以他会常常用推、拉、抢、咬的方式来博得别人的关注,以此来实现自我交往和表达的意愿。比如,对于一个2岁出头的孩子来说,当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时候,如果其他孩子抢走了他心爱的玩具,他内心是焦躁不安的,就会用咬人行为来缓解内心的冲突。 03. 发泄不满情绪 孩子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都非常强,当他看到别人有咬人行为,那么他很有可能选择尝试。除此之外,孩子咬人还为了发泄不满。比如,当父母答应孩子周末带他去动物园,但是因为忙没有去时,孩子便会产生不满情绪,当父母回家之后,他就会用咬人的方式来进行宣泄。 04. 侵略或者过于兴奋 当孩子到了3岁以后,如果依然有咬人的习惯,我们基本可以认为这是一种侵略的象征,他用咬人来达到威胁别人的目的。也有的孩子在处于极度兴奋状态时会咬人。比如,妈妈在逗弄孩子疯玩时,孩子过于激动,便会通过咬人的方式表达兴奋。
写在最后: 虽然孩子咬人,大多属于婴幼儿身心发展的阶段性问题,不归类于攻击行为。但如果是因为孩子品质方面的原因导致,家长就需要提高重视程度了,以免影响孩子不良性格的形成。了解更多儿童心理,请关注热馨心理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