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182-5849-6946(微信同号)

EXPLORATION

心理探索

首页 >> 心理探索 >>亲子关系咨询 >> 不要让牺牲变成“以爱之名”的伤害-情绪管理心理咨询为你呈现
详细内容

不要让牺牲变成“以爱之名”的伤害-情绪管理心理咨询为你呈现

时间:2022-07-31     作者:情绪管理心理咨询【转载】   来自:心理咨询网上平台

读者来信:


我丈夫在我怀孕6个月时有了外遇,直到现在没有回过家。我怕孩子有性格方面的缺失,就搬回姥姥家,同姥姥姥爷在一起居住,至少有家的感觉,姥爷又是男性,可能会对孩子有所帮助。可是最近,在一次音乐课上,孩子在上课期间,突然情绪低落,吵着要回家找姥爷,我这才意识到周围都是爸爸妈妈带着孩子上课,连她的好朋友这次也是爸爸带着。

image.png

我们没有离婚,孩子他也没有关心过,只是我每次哄孩子爸爸很忙,他在外地上班挣钱,这是爸爸给你买的好吃的。但在孩子内心我不知道应该怎么保护她,怎样给她足够的安全感。她爸跟我多次提出了离婚,但我始终没答应,因为我考虑到孩子,不想让孩子成为单亲的小孩。现在孩子才3岁,我们各自过各自的,平常他只要给孩子足够的关爱,其实为了孩子,我什么都无所谓的,等到孩子成人后再说,我这样做对吗?


我回复了她的信:


从你的文字当中,我感受到了一种牺牲:“一切为了孩子,我无所谓”,我真的无所谓吗?所有的苦、所有的委屈都由我来背,孩子,只要你好就可以,即使妈妈不开心,你也要开心。试问,妈妈不开心,孩子能真的开心吗?孩子其实是最能感知到母亲的情绪的,同时孩子对母亲的爱和忠诚又是那么纯真和盲目。所以,希望孩子好,最重要的是先释放自己的情绪,让自己过得舒心。


当父母为孩子过度付出,过度牺牲自己的时候,往往同时赋予了孩子一种爱的压力,这或许是对孩子的另外一种伤害,在爱的名义下的伤害。“我为你牺牲了这么多,你怎么可以不听我的话?我都是为了你好啊!”而当孩子想要有自己的意愿却违抗了父母的意愿时,便会有种负疚感。父母为自己牺牲了这么多,自己是否也要为父母做出牺牲呢?这种负疚感背后有着被爱所控制的愤怒,并伴随无力感。而过度牺牲,也有可能是“拖累症”的表现。


爸爸妈妈和孩子,在家庭里的相互关系的位置,一般来说会是一个稳定三角形。爸爸妈妈两个人之间关系的那条边如果断了,其实和另外两条边(也就是爸爸和孩子、妈妈和孩子)是没什么关系的。爸爸还是孩子的爸爸,妈妈也还是孩子的妈妈。


对于孩子来说,她只需要知道爸爸和妈妈都是爱着她的,她是安全的,她接下来会是和谁在一起生活就够了。至于爸爸妈妈之间在发生着什么,其实是和她无关的。爸爸妈妈不需要去和孩子解释他们之间发生的事情,只需让孩子明白,父母之间的事情和她没有一点儿关系都没有,所以没有必要告诉她。


很多孩子对于父母关系很焦虑,是因为孩子不知道那其实和自己无关,而常常归咎于自己,觉得是自己不好,才导致父母关系不好,所以尝试去做协调者,或是站在某一方予以支持。这样孩子便会背上一些不属于自己的角色,比如去做父母关系的协调者,或母亲的同伙,或父亲的同伙,或母亲的男人,或父亲的女人等。这些角色常常会影响孩子去真正地成为他/她自己。


孩子的心里一半是爸爸,一半是妈妈,不论哪一方不好,都等于自己不好。如果这个爸爸不能做到常常给到孩子关爱,也许你能做的是,尽量在孩子内心给她塑造一个好爸爸的形象,给她说说爸爸的故事、爸爸的优秀、爸爸对她的爱和思念。另外,就像你已经在做的,尽量多让孩子接触年长的男性,如姥爷、男老师等,孩子心中男性的典范不可缺少。


我们有着很好的意愿,希望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尽可能完美的成长环境,但现实生活常常会给我们很多的功课去面对。当不能给孩子一个完整家庭的时候,有些家长可能会内疚和自责,对此我想说的是,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只能为自己活着。我们每个人都处在各自的家族系统当中,承受着我们背后的原生家庭的影响,孩子也是。


一方面,我们可以去哀悼那些我们所不能的;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尝试去看清楚那些原生家庭给我们带来的影响,这样我们或许就可以多一种选择。

关注平台公众号

杭州市江干区九环路9号(浙江省国家大学科技园)
TEL:18258496946
微信:rexinxinli
邮箱:404692594@qq.com

课程

关于

心理

联系

热馨心理咨询

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网站联系人删除

技术支持: 杭州云远科技有限公司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