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LORATION
心理探索
|
家长的反复哭穷,到底是对还是错?-家庭亲子教育心理咨询为你呈现时间:2022-07-31 “咱们家很穷,很穷,没有多余的钱,能供你上学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你没有资格要别的东西。”这是在我在咨询一个成年人的时候,他告诉我的这句话。 在大多数孩子成长的历程中,可能都听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家穷,所以你少花点钱。”“你一个学生,怎么花那么多钱?家里都没钱给你了。”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一个调查,“在你的童年,你最讨厌听到的话是什么?”10%的人选择了,“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成器?”其余大多数人选择了,“家里已经这么穷了,你怎么还要花这么多钱?”很多人留言,“也许对于父母来说,他们当时的话都是无心之举,但是那个时候的我来说,却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 一些家长喜欢对孩子哭穷,经常在孩子面前诉说自己工作有多么辛苦,钱有多么难挣,经常用言语来告诉孩子,“一些东西我们配不上,我们永远无法拥有。你要知道,你现在所在的位置根本无法获得一些你想要的东西。”也许,对于这些家长来说,他们这样做的理由无非就是希望孩子可以理解自己的苦衷,知道自己的不容易,花钱不那么大手大脚。也许,父母们可能不知道他们所这样做的危害,他们反复把对生活的不满,对工作的厌恶转换一种方式,施压到自己的孩子身上。他们觉得他们只是换一种方式在放松,在向命运抗争,在舒缓心情。可是长期反复的哭穷,到底是对还是错? 来自来访者的自述: 1、小玉(化名),今年24岁,性格内向自卑,有严重的社恐症状。 小玉自述:我出生在一个比较贫穷的家庭里,家里有三个孩子,我是最小的。在我有记忆的时候起,我总是能听见父母一直在对我们抱怨,“要不是没有你们,家里现在也不会这么穷。”“家里虽然这么穷,但是还是供你们上学了。”所以,“贫穷”的印记一直深深刻入我的骨髓中。我记得特别清楚,在我七岁生日那天,我拉着母亲的手站在蛋糕店门口,看着蛋糕两眼放光。可是,母亲却对我说:“我们家里穷,这些东西我们吃不起,所以你就不要奢望。”而当我捡起地上的面包渣吃时,母亲只是淡淡看了我一眼,没有说任何的话。从那天开始,我就不再奢望任何我不配的东西。在上学期间,我努力学习,就是为了改变身上贫穷的烙印。可是等我长大了才发现,原来贫穷始终无法离我而去,所以我拒绝了别人的示好,觉得自己不配。 2、小燕(化名),28岁,白领,喜欢疯狂购物。 小燕自述:可能因为我父母从小就在外地打工,见面的时间只要寒暑假,所以我对他们的感情并不是很深。但是每当我们一见面的时候,他们就会告诉我,“如果不是因为你,我们可能也不用在离家这么远的地方打工。所以你长大了,一定要孝敬我们。”而他们可能觉得穷,每个月邮给我的生活费很是有限,常常是吃了这顿没下顿。所以,我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金钱的重要性,羡慕有钱人的生活。在长大之后,我更是疯狂地购物,经常买一些可能根本用不到的奢饰品,来弥补童年的伤痛。我父母在说起我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日子的时候,总是笑着说:“看来那段时间,虽然你吃了那么多苦,但是还是有意义的,不然你现在也不会挣这么多钱。” 反复哭穷的危害由此可见,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那么,家境不太好的父母应该如何合理教育孩子,让孩子懂得生活的不易? 1、停止抱怨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如果家长经常对孩子灌输家里很穷的概念,孩子在长大之后,可能会感到自卑内向,不敢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所以,家长们如果在感到生活不如意的时候,停止抱怨,想想还在成长的孩子,应该让孩子感到幸福,而不是用生活的压力去压榨孩子。 2、合理引导 一个人穷不可怕,可怕的是会习以为常,经常挂在嘴边。父母们不是不可以告诉自己的孩子,家里的实际情况,而是可以采用一种合理的方式。父母们完全可以蹲下身子,摸着孩子的头,用温和的语气告诉孩子,如果想要,就要用努力去获得,而不只是羡慕。 3、亲自体验 亲身体验是让一个孩子可以体验生活不易最好的方式。亲自体验远远比语言更有说服力,更有操作性。让孩子体验自己在工作时的艰难,会更加热爱生活,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正如前面所说的那样:穷,没有错,错的是反复告诉孩子我们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