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182-5849-6946(微信同号)

EXPLORATION

心理探索

首页 >> 心理探索 >>亲子关系咨询 >> 你的孩子有入园焦虑吗?-绍兴心理咨询为你呈现
详细内容

你的孩子有入园焦虑吗?-绍兴心理咨询为你呈现

时间:2022-04-05     作者:绍兴心理咨询【转载】   来自:心理咨询网上平台

孩子入园本来是一件欢天喜地、值得庆贺的事,可唯独娃自己不这么想。入园焦虑,恐怕是很多即将上幼儿园的孩子和家长面临的一大难题,我们的小主人公多多正是这种情况。


多多马上就3岁了,爸妈煞费苦心,为了让多多喜欢幼儿园,提前做了大量准备,他们经常跟多多描述幼儿园里的美食、玩具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的欢乐场景,让多多心痒不已,每天说的最多的一句就是,“我好期待幼儿园啊!”


可入园后才没几天,多多就坚决表示“我再也不去幼儿园了!”早上他赖床装睡,可周末他明明早上6点就可以起床玩耍的,若父母愣是拖拽,他就大哭大闹。接下来多多招数升级了,他谎称自己生病不舒服,具体哪里难受也说不清楚,爸妈还神经紧张把他送往医院,结果却什么都没检查出来。


多多还是被父母硬送到幼儿园门口,他开始撒泼打滚,像个树懒一样紧紧扯着妈妈的衣角,死活不松开。无奈之下,幼儿园老师抱着嚎啕大哭的多多走进园区。这一幕让爸妈红了眼眶,心就像被什么狠狠的攥了一把。

 

01


多多的这种表现,在儿童发展心理学里基本被判定“分离焦虑”的初期反应。分离焦虑,指的是孩子与亲人分离引发的不安、沮丧、焦虑的情绪反应,又称离别焦虑。



英国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把婴儿的分离焦虑又分为了3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是反抗期,主要表现是嚎啕大哭,撒泼打滚,多多正是处于这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是失望期,主要表现为仍然哭泣、断断续续,但行为上的吵闹反抗开始减少了,只是不理睬别人,表情迟钝;


第三个阶段是超脱期,孩子接受别人的照顾,开始正常活动,但看见父母后又瞬间流露出悲伤的神情。



孩子刚入园,出现分离焦虑实属正常现象。但分离焦虑的情况过于严重了,或是幼儿停留在前两个阶段(反抗期和失望期)时间过久了,就有可能演变为真正的焦虑症。


02


我们如何识别孩子是否已经陷入分离焦虑了呢?我们可以通过孩子的生理变化和行为表现这两个方面来识别孩子是否陷入了分离焦虑。


我们先来看生理方面,与亲近的人分离后,孩子出现躯体症状,比如头痛、胃痛、恶心呕吐等(注意这里哦,是真病不是装病)。此外,焦虑的孩子往往会因为没有亲人的陪伴,拒绝午睡,因为睡梦中会反复出现与亲人分离的噩梦。而且如此长时间焦虑会降低孩子的免疫力,孩子常在入园后2-3个月抵抗力变低,极易出现发烧感冒、腹痛腹泻等症状,当然这其中不排除交叉病毒传染的可能。


我们再来看从情绪行为上,孩子表现出对集体活动兴趣降低,言语减少,反应迟缓,对别人冷淡等。此外恐惧情绪也会明显增加,比如怕黑、怕生人、无法独处。而且只要提起去幼儿园,孩子就表现出哭闹、打滚、叫喊、不吃饭、扔东西、踢人、咬人、抠手、以头碰墙等伤害行为。


如果你家孩子具有以上表现,几乎就可以断定,孩子已经深陷分离焦虑中,并且程度较重。这个时候就要及时帮孩子做出调整,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你可以联系热馨心理,由我们的心理咨询师根据您家孩子的情况,给出专业建议。


我们说到如何识别“分离焦虑”的问题。但要知道,解决问题还要解决在根源上。我们当家长的,还是要了解孩子为什么会出现分离焦虑?这与解决这个问题,其实息息相关。


孩子离开父母进入幼儿园,是迈向社会化发展的重要一步,可谓里程碑意义上的节点。这一过程中,引起孩子焦虑的原因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原因1:巨大的关注落差


孩子在家中是被宠坏了的小王子、小公举,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是家中所有成员关注的重中之重,孩子也习惯了成为瞩目焦点的感觉。可幼儿园里他只是班级中几十个孩子中的一员,获得老师的关注是几十分之一,他们瞬间感到自己不再被重视了。


幼儿园有规则、有行为限制,要与别的小朋友共用或分享自己喜爱的玩具,做自己还不擅长的事情,比如自己如厕、吃饭、穿脱衣服、独立入睡……孩子在幼儿园里没有在家里过得舒适,经常遭受挫折,感到孤单和委屈。


原因2:认知上的自我为中心


3-6岁的孩子仍处于皮亚杰所说的“前运算阶段”,此时思维的典型特征就是“以自我中心”,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去判断事物,而不能从客观的、他人的观点去看待世界。所以他总感觉老师和同学不能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互动。


比如,他们觉得新奇好玩的玩具、漂亮帅气的衣服,如果此时别的小朋友说上一句“没意思,一点都不好玩、丑死了”,他们就会觉得感到委屈,甚至感到不可思议,因为他无法理解为什么别人不认同自己。


孩子在与同伴交往中是很容易感觉“被伤害”的,陷入孤单无助、却又不知道怎么办的复杂情绪中。他们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这种情绪时,就会采用大哭大闹,不愿意上幼儿园的方式,有时候又会表现得郁郁寡欢,干什么都没兴趣。


原因3:放大了不安全的依恋关系


依恋关系,指的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最初的情感联系,发生在婴儿和经常与之接触的、关系最密切的成人之间。


安全型依恋关系的孩子对陌生人的反应比较积极,能顺利的和陌生人打成一片。在上幼儿园时,他们通常在几周内就能对新环境适应的良好能力。


回避型依恋的儿童,并未对父母产生真正的依恋,所以刚刚上幼儿园的时候,这类孩子不会用哭闹来反抗,而是安安静静的度过分离期。


反抗型依恋的儿童与家人的分离状态会让他们陷入极度痛苦中,对父母的态度很矛盾,既想与父母亲近,又在父母亲接近时拒绝和反抗。这类孩子入园后极易出现焦虑症状,而且通常会很严重。


研究表明,依恋的方式会影响孩子的情绪情感、性格、社会行为以及对人的态度,回避型依恋的儿童极易成长为具有反社会性和攻击性行为的个体。


原因4:传递给孩子焦虑情绪


宝宝要上幼儿园了,很多家长的焦虑情绪往往比孩子还严重。他们早上送走孩子,自己在家里或办公室里,也会心不在焉,总是担心孩子在幼儿园有没有冻着、热着,会不会饿着、渴着,是不是欺负了别人或被别人欺负……


等下午接上孩子又是一路盘问,“老师有没有批评你?小朋友喜欢你吗?今天吃了什么,吃了多少,能吃饱吗?”这种焦虑情绪会直接传递给孩子,不但不能降低孩子的焦虑,还有可能加重孩子的焦虑程度。


但幸运的是,万事皆有解,消除孩子入园焦虑是个技术活。如果你也头疼这个问题,可以交给我们的心理专家,给你最专业的建议!

关注平台公众号

杭州市江干区九环路9号(浙江省国家大学科技园)
TEL:18258496946
微信:rexinxinli
邮箱:404692594@qq.com

课程

关于

心理

联系

热馨心理咨询

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网站联系人删除

技术支持: 杭州云远科技有限公司 | 管理登录
seo seo